第三章:微光引路,藏經(jīng)尋跡
這一夜,葉林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。
老者的話語如同魔咒,在他腦海里反復(fù)回響,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,砸在他沉寂已久的心湖上,激起層層疊疊的波瀾。
“非是靈根枯竭……”
“九次破滅新生……”
“萬古罕見之體質(zhì)……”
希望的火苗一旦燃起,便再難熄滅,哪怕那希望縹緲如煙,伴隨著“十死無生”的警告。與整整三年徹底黑暗的絕望相比,這一絲微弱的光芒,已是恩賜。
他更無法忽視的,是最后那瞬間,體內(nèi)深處傳來的、幾近幻覺的微弱悸動。那是什么?是老者所說的“體質(zhì)”即將覺醒的征兆?還是他因極度渴望而產(chǎn)生的錯覺?
他一次次地內(nèi)視,試圖再次捕捉那奇異的感覺,卻如同石沉大海,再無回應(yīng)。干涸的經(jīng)脈,渙散的靈氣,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狀。
但這種“原狀”,此刻卻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焦躁。
天蒙蒙亮,同屋的弟子們尚在睡夢或打坐中,葉林便悄無聲息地起身。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前往廣場參加晨練,而是借著熹微的晨光,再次來到了后山黑潭邊。
潭水幽深寂靜,四周草木依舊,仿佛昨夜的一切從未發(fā)生。那塊巨石后,空無一人,只有幾株被壓彎的野草和地面上些許暗褐色的、已經(jīng)干涸的血跡,證明著這里曾有人停留。
老者走了,如同他的出現(xiàn)一樣突兀。
葉林在潭邊站立良久,心中既有失落,又有一絲明悟。那樣的高人,神龍見首不見尾,又豈會一直滯留在此?那句“有緣自會相見”,或許并非推脫之詞。
他沒有過多徘徊,轉(zhuǎn)身離開。今日的晨練,他罕見地遲到了片刻,引得趙虎那幾人又是一陣擠眉弄眼的嘲笑。葉林依舊沉默以對,但心境已不同往日。這些嘲諷似乎變得無關(guān)緊要,他的心神早已被更大的謎團(tuán)所占據(jù)。
晨練時,他演練青木拳更加專注。并非期望能引動靈氣,而是仔細(xì)體會著身體每一寸肌肉、每一根骨骼的運(yùn)動,感受著氣血的流淌。老者的話讓他意識到,如果他的路與他人不同,那么或許細(xì)微之處,便有差異。
然而,除了比常人更堅韌些的體魄(這三年雜役和從未停止的鍛煉所致),并無其他特殊發(fā)現(xiàn)。
晨練結(jié)束,他沒有像其他弟子一樣去傳功堂聽講,而是徑直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——青嵐宗外門的藏經(jīng)閣。
那是一座古樸的三層木樓,飛檐翹角,沐浴在晨光中,散發(fā)著淡淡的書香與陳舊木材的氣息。這里存放著大量基礎(chǔ)功法、修真常識、雜聞軼事、丹藥初解、陣法入門等典籍,是外門弟子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。
看守藏經(jīng)閣的是一位須發(fā)皆白、總是瞇著眼睛打盹的年老執(zhí)事。葉林恭敬地行了一禮,老執(zhí)事眼皮都未抬,只是揮了揮手,示意他進(jìn)去。
踏入閣內(nèi),一股混合著書卷墨香和淡淡霉味的氣息撲面而來。一排排高大的書架整齊排列,上面密密麻麻擺放著各式玉簡、獸皮卷和線裝書籍。零星有幾個弟子在安靜地翻閱。
葉林目標(biāo)明確,他直接走向標(biāo)注著“奇物志”、“體質(zhì)異聞”、“上古秘辛”之類標(biāo)簽的書架區(qū)域。這些典籍大多年代久遠(yuǎn),內(nèi)容荒誕不經(jīng),或語焉不詳,平時少有弟子問津,上面落著一層薄薄的灰塵。
他深吸一口氣,開始耐心地翻閱。
《天地奇珍錄》、《萬族體質(zhì)考》、《東荒古紀(jì)》……他一本本看過去,看得極其仔細(xì),不放過任何只言片語。
時間在指尖翻閱書頁的沙沙聲中悄然流逝。
陽光透過窗欞,在布滿灰塵的空氣里投下道道光柱。
葉林沉浸其中,忘記了疲憊,忘記了饑餓。
然而,結(jié)果卻令人失望。
這些典籍中,確實(shí)記載了許多光怪陸離的特殊體質(zhì):有能溝通草木的“青靈體”,有能夜視千里的“暗瞳”,有力大無窮的“霸體”……但關(guān)于無法修煉、需要破而后立的體質(zhì),卻毫無記載。最多只有一些關(guān)于“絕靈之體”的描述,但那是指完全無法感知靈氣的真正廢體,與他這種能感知卻無法吸納的情況截然不同。
至于“九劫”、“混沌”這類字眼,更是絲毫未見。
仿佛老者所說的那種體質(zhì),根本不存在于任何記錄之中。
心中的那股火熱,漸漸被冰冷的現(xiàn)實(shí)澆滅。難道……那老者真的只是信口開河?或者,自己理解錯了?
午后的陽光變得有些炙熱,透過窗戶曬在背上,帶來一絲煩躁。
葉林有些疲憊地揉了揉眉心,將手中一本殘破的《星宿雜談》放回書架。難道希望只是一場空?
就在他準(zhǔn)備暫時放棄,轉(zhuǎn)身欲走之時,目光無意間掃過書架最底層一個陰暗的角落。那里堆放著一些極其破舊、似乎隨時會散架的古籍,大多殘缺不全,連標(biāo)簽都沒有。
鬼使神差地,他蹲下身,撥開那些廢紙般的書卷。
一本用不知名黑色獸皮包裹、沒有書名、邊緣已被蟲蛀了不少小洞的薄冊子,吸引了他的注意。
他小心地將它抽了出來,吹開上面的積灰。
冊子很薄,只有寥寥十幾頁,材質(zhì)特殊,觸手冰涼堅韌,竟不似普通紙張。翻開第一頁,里面的字跡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篆文,好在青嵐宗教授基礎(chǔ)功法時涉及過古篆文,葉林連蒙帶猜,大致能讀懂。
開篇并非功法,而像是一段日記般的隨筆記錄,字跡潦草,仿佛書寫者處于極大的激動或混亂之中。
“……天地有奇種,蒙塵而不顯。非廢也,其時未至,其劫未臨……”
葉林的心猛地一跳,呼吸驟然屏?。?/p>
他迫不及待地往下看。
“……觀其表,靈入則散,脈如漏瓢,與絕靈無異,萬載無人識……”
“……然,此乃表象!至極之靜,蘊(yùn)至動之機(jī)!破而后立,敗而后成,九轉(zhuǎn)輪回,方見真我……”
“……每一次寂滅,皆為重生之基。每一次散功,皆蘊(yùn)混沌之初……”
“……然,大道唯艱,九死一生。古往今來,疑似此道者,皆困于寂滅之境,永淪凡塵,或……身死道消,未見有成者記載,嗚呼哀哉……”
文字到這里變得越發(fā)狂亂,后面幾頁更是充斥著大量無法辨認(rèn)的符號和涂鴉,仿佛書寫者已經(jīng)陷入了癲狂。最后一頁,只剩下一個巨大、猙獰、仿佛用盡全部力氣刻畫的——
“劫”字!
葉林捧著這本薄薄的、沒有名字的獸皮冊,雙手微微顫抖。
雖然這本冊子里依舊沒有明確說出體質(zhì)的名稱為何,也沒有任何修煉之法,但它所描述的特征——“靈入則散,脈如漏瓢”、“破而后立,九轉(zhuǎn)輪回”,與老者的說法,與他的身體狀況,驚人地吻合!
這絕非巧合!
老者沒有騙他!這世上,確實(shí)存在這樣一種詭異、強(qiáng)大而危險的體質(zhì)!
狂喜再次涌上心頭,但旋即又被冊子最后那充滿絕望和警告的話語所覆蓋。
“疑似此道者……皆困于寂滅之境,永淪凡塵,或身死道消,未見有成者記載……”
這冰冷的文字,如同一把匕首,刺中了他的興奮。原來,即便確認(rèn)了體質(zhì),前路依舊是一片黑暗,甚至可能更糟。古往今來,可能擁有這種體質(zhì)的人,似乎沒有一個成功過?
他獲得的,不僅僅是一個希望,更是一個沉重?zé)o比的枷鎖和一道億萬年來無人能解的難題。
葉林深吸一口氣,強(qiáng)迫自己冷靜下來。他快速地將冊子前后翻看數(shù)遍,確定再無其他有用信息后,心臟砰砰直跳地做了一個決定——他將這本冊子小心翼翼地揣入了懷中。
這冊子放在這里不知多少年月,無人問津,幾乎與廢紙無異。但他有一種直覺,這東西對他至關(guān)重要,絕不能留下。
他平復(fù)了一下心情,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,起身離開了藏經(jīng)閣。
看守的老執(zhí)事依舊在打盹,對他進(jìn)去大半日又空手而出毫無反應(yīng)。
懷揣著那本薄薄的獸皮冊,葉林感覺像是揣著一團(tuán)火,又像是抱著一塊冰。
他知道了自己并非廢柴,卻走上了一條比廢柴更加艱難、遍布荊棘、似乎注定毀滅的道路。
陽光照在他身上,卻驅(qū)不散心頭那濃重的陰影與迷茫。
下一步,該怎么辦?
即便知道了方向,可是路,又在何方?
那個神秘的老者,他現(xiàn)在又在哪里?他,會是唯一的知情人嗎?
葉林抬起頭,望向云霧繚繞的青嵐宗深處,目光復(fù)雜而堅定。
無論如何,他必須找到那個老者!
這是目前唯一的線索。